招生就业
人文与师范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供稿:人文与师范学院 日期:2021/01/15 浏览:
人文与师范学院成立于2020年1月,由原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人文社科系和师范学院两部分组建而成。其中,人文社科系始建于1984年鸡西大学(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创立之初的文科系,师范学院始建于1955年成立的鸡西市师范学校。
人文与师范学院现有秘书学、现代传媒、教育学、音乐学、应用法学五个教研室,设有秘书学、网络与新媒体、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和法律事务等专业。建有书法研究中心,是黑龙江东部地区书法艺术研究与教学的圣地;建有大学生艺术团,是全校学子开展音乐艺术实践的平台,是鸡西地区知名的校园文化品牌。
秘书学专业
秘书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办公室管理能力、公关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公务策划能力及商务、法务处理能力,至少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运用现代办公技术的人文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特长发展、持续发展的高层次、综合型涉外秘书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全力打造涉俄商务秘书、涉日商务秘书和英语商务秘书三个特色方向,采用中外联合办学模式和研究生式的培养方式,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我校现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座培养多语种(俄、日、英为主)涉外秘书人才的基地。
课程设置:
秘书学概论、秘书应用写作、秘书公关与礼仪、办公室管理与会议组织、秘书法务原理与实务、网络营销与策划、形象管理、秘书工作与媒体、外国秘书工作概况、现代办公技术实训等课程。
师资情况:
现有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20人,二级教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教学质量管理先进个人1人, 80%的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超过60%的教师具有涉外教学、留学、访学经历,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有国家、省市级科研立项数十项。
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现有办文办会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书法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职业形象训练室等8个实训室和1个秘书学专业资料中心,能够确保校内教学、实训和科研所需。与绥芬河、密山等口岸、外贸企业、市政府办、外事侨务办等30多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根据兴趣及社会需求到涉外机构、国际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出版部门、旅游产业等各行各业、各级各类组织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管理、总裁助理、外事处理、文案策划、宣传文秘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培养目标:
立足黑龙江省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身心素质、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具有良好的现代新媒体人视野和职业素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新闻传播政策法规;具有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熟练运用新媒体进行新闻内容策划、生产、传播、舆情研判、数据分析、运营和管理的能力,拥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技术技能型落地人才。
培养特色:
遵循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和协同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该专业立足现有专业基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与优势,紧密联系社会,通过与行(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等方式,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新模式。①注重专业基础,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新模式。系统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龙腾班、凤凰班和猎鹰班三个多元选修课程班,着重加强运营管理、影视制作、内容生产等方面的拓展性课程,力图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延展出丰富且务实的专业技术技能。②联合多方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凤凰教育、鸡西矿业集团有线电视台等多家行(企)业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并以行(企)业专家为支撑,构建实习、实训、实战一体化教学平台。校内专业老师和校外业界专家共同指导,开展专项(项目)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③跨越国界培养,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与马来西亚城市理工大学采取"2+2"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使学生接受不同国家的新闻教育,旨在提升学生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
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导论、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写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非线性编辑、新媒体产品设计、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广告设计与策划、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融合新闻学、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等。
师资情况:
本专业专兼职教师25人,其中正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助教1人。
实训条件:
摄影摄像实训室、影视录播室、综合演播大厅、多媒体计算机机房等8个实训室和1个专业资料中心。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凤凰教育集团、北京来画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与鸡西新闻传媒集团、鸡西矿业集团有线电视台、鸡西新媒体协会、直播鸡西新媒体平台、本校内部分单位部门等18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可接纳百余人的专业见习、实习、实训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就业方向: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能在各大新媒体平台、新闻网站、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新媒体部门等。从事新媒体策划、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法律事务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适应公检法司机关、国家各级管理机关、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城乡社区法律工作及企业法律顾问等岗位需要的,具备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课程设置:
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原理与实务、刑法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原理与实务、经济法原理与实务、商法原理与实务、公司与企业法原理与实务、婚姻法原理与实务、保险法原理与实务、劳动法原理实务、国际私法原理与实务、国际经济法原理与实务、逻辑学等课程。
师资情况:
本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校外兼职教师4人。
实训条件:
现有"模拟法庭"、"摄影摄像实训室"等。校企合作单位1个,校外实训基地10余个。现有师生实践社团——阳光法律服务社,开展法律服务实践活动。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在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从事法律专业工作;在政府、企事业文化单位及其他团体等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本专业可实现在校本科专业学习,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单位:
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企事业单位,鸡西域内有鸡西市内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鸡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鸡西市就业局、鸡西市行政执法局、各级公安机关等单位。
音乐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一专多能并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具有较高政治业务素质,能够从事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和音乐管理工作的中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
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在教学中体现“教、学、演、练”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校设有大学生艺术团,学生可在艺术团演出活动中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与实践,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课程设置:
音乐基础理论、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和声学、歌曲写作、钢琴(含伴奏)、声乐、舞蹈、合唱指挥法、艺术概论。
师资情况:
现有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博士在读的2人,硕士学位8人,超过60%的教师具有访学经历,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有省市级科研立项数二十余项。
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现有琴房60间、音乐教室2间、电钢教室1间、排练厅1间、小音乐厅1间、多功能厅汇报厅1间,能够确保校内教学、实训和科研所需。在校外与黑龙江地区学校、培训机构建立长久实习实训交流活动,在校内结合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发展多种实践活动。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具备音乐表演和音乐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具有较高的音乐教学及音乐表演能力。可根据兴趣及社会需求到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辅导、创作及相关管理岗位等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家国情怀、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有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培养特色:
本专业通过美育系列课程、幼儿园教育教学系列课程、学前教育研究系列课程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常态化实施、“双导师”制度等课程与培养方式,全力打造与专业人才发展需求和学前教育市场需求相契合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或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科研型人才。
课程设置:
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儿童歌曲演唱、幼儿舞蹈、美术基础(素描+色彩)、幼儿手工制作等课程。
师资情况:
该专业现有教师27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0人,占37%,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11人,占40%。该专业荟萃了较多的省、市级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20人,多次在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数十项、市级科研课题三十余项;主编教材十余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教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十余项,获市级奖励二十余项。
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优越,校内实训基地有:舞蹈厅、专业画室、 电钢教室、蒙台梭利实验教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亲子实验室、感觉统合实验室、育婴师培训室、保育员实训室、婴儿抚触训练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北京博苑教育集团、北京智慧家幼小衔接机构、北京中兴幼教、海口金色阳光幼儿园、鸡西市示范幼儿园、鸡西市山清水秀儿童之家、鸡西市爱儿堡礼仪幼儿园、鸡西市DAK国际幼儿园、鸡西市哈弗幼儿园、鸡西市万达幼儿园、鸡西市鸡冠区西郊幼儿园等数十个分布全国各地的大型幼儿园及早教机构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根据兴趣及社会需求通过参加事业单位招考,成为有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在早教机构、亲子园、幼儿园(含国际国内双语幼儿园)、少儿培训学校等教育机构担任一线教师或者教育管理人员;在医院从事婴儿早期保育工作 ;独立创办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等;通过研究生考试继续学习,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等。
谦谦师范,是人文与师范学院教师形象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教师们致力于一流应用型文科人才的培养,致力于一流应用学科的打造,致力于为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开展服务,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人文与师范学院有特聘教授两名,其中杨剑宇教授是教育部全国考委文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秘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石咏琦老师是台湾秘书学界著名专家,亚洲行政管理与秘书协会前会长,台湾行政专业秘书协会前会长,新世纪形象学院创办人,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及客座教授。教授12名,副教授10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名,校级名师5名。
郁郁人文,是人文与师范学院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我们将继承和发扬人文社会系与师范学院的优良传统,坚持“人文大讲堂”,秘书周、记者周、音乐节、知识产权宣传周、普通话推广周等活动,努力打造一个又一个学术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娱乐性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
打造一流应用型学科和专业、培养一流应用型文科人才,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为此,学院提出了“开门办学、开放办学”的方针,与广州市华南版权贸易有限公司(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凤凰网、中国传媒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院确立了“把专业办到发达地区去、把专业办到国外去、把专业办到世界五百强去”的发展思路;开展了“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差异化人才培养举措,设立“致远奖”,并采取其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优势发展、特长发展。
文质彬彬,率先垂范。投身于人文研究与教育发展的事业中,将自己煅造成学术达人、讲坛大V么,这里有你成功的沃土!让自己提升素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职场胜手么,这里是你成才的摇篮!
2020年因疫情原因,给我院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学院重点工作。我院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通力合作下,研判就业形势,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扎实做好就业指导,基本实现了“好就业”和“就好业”的总体工作目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全校前列。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2020年人文与师范学院毕业人数169人,就业人数157,就业率92.9%。
1.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分析
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以专升本,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和灵活就业为主,专升本毕业生为51人,签订就业协议书27人,自由职业72人,创业2人,当兵5人,总体就业形式呈现乐观形式。
2.签约毕业生流向分析
2.1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2.2毕业生签约单位所在地分析
2.2.1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
2.2.2毕业生签约单位黑龙江省内分析
3.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2020届)
我院毕业生来自9个省份,甘肃省9人,安徽省8人,贵州省3人,黑龙江省93人,辽宁省2人,内蒙古18人,山东省30人,四川4人,云南省1人。
根据毕业生就业签约所在地分析,大部分学生在生源所在地工作,另有10%的学生选择留在实习工作所在地工作,学生毕业分布省份较广。人文与师范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有61人留在黑龙江省参加工作,占我院毕业生人数的36.09%。
二、我院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亮点
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我院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就业教育工作。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学校就业工作推动会的精神,充分认清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院长、书记的领导下,明确目标,狠抓落实,把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通过全院教师关系,开展一对一包保制度,按人抓到位,落实到位,每天都要联系就业生,没有工作的找工作,介绍工作,直到就业为止,认真开拓就业市场,以保障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大就业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政策宣讲会、座谈会、微信群、QQ群提醒等形式,大力宣传学生进基层工作,引导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所蕴含的发展机遇。
3.积极搭建平台。教师开展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座谈,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能力的提升,利用网络平台为2020届毕业生做专场校企合作招聘会等。以成素训练为基础,以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为动力,以规划大赛为载体,开展分年级、分层次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服务基层意识、创业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等多种形式,辅助、引导学生就业创业。
4.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教研室为单位,以专业技能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级,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服务。例如,指导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了解企业对人才品格要求及自己应具备哪些技能等;指导二年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指导三年级学生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及择业方法、择业技巧的辅导等。适时进行就业技巧指导,可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盲目性和踏入择业的误区。根据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和就业质量。
5.以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我院大力宣传多证书工作的时效性,鼓励学生多学习,多考取证书,学生通过考试,拿到了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等多个职业资格书,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6.开展专业型社团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力量,以专业特长为基础组建一批专业型社团,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社团干部素质,稳固发展社团,突出专业特色,达到专业与社团双提高,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截止目前我院现有8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社团,由于我院社团是以专业为基础,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因此社团活动鲜明、特色突出。社团通过纳员、成立大会、专业培训及对外沟通、展示汇报等系列活动,使专业兴趣因社团活动更加牢固,同时因丰富的社团活动深入挖掘培养了专项人才,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自主创业能力,为实施创业创造可能,从而构架学生社团建设与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桥梁。
为让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加主动出击寻找就业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会,共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招聘会6场,意向性协议10人。根据专业特点,对接相应市场需求,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主动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积极安排就业。
三、分析本院各专业就业趋势的研判与分析
通过对我院整体就业情况的分析,结合近年来的相关就业数据分析和工作总结,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毕业生就业展现以下特点和趋势:一是就业形势持续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宏观就业形势仍面临经济放缓、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的双重压力。二是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供求关系不平衡。各专业之间就业情况差别较大,受地域经济发展差异化影响,毕业生在就业流向上,还多趋向于到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就业,也因疫情原因,在生源地工作的同学普遍增多,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占总体人数比例还比较低。
四、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把就业工作纳入教学质量工程,将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更加注重全面增强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减少不适应的课程,增加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作用的课程,加强学生专业培养:教师专业定向,升学方向。
(二)开展各类调查研究,为调整课程结构提供依据
通过召开校企座谈会、发放问卷、走访用人单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人才需求趋势、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实习和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各类调查研究持之以恒,形成多年的数据积累,为就业工作积累经验。
展望2021年就业工作,我院将在校领导的决策和带领下,继续努力、扎实工作、务实开拓、奋发进取,将围绕新一年的中心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与各位同事团结一心,和谐合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更希望推动我学校就业工作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发展。
相关文章
- 2024-12-04我校人文与师范学院举办第五届“传媒周”系列活动
- 2024-12-02我校召开第五次学生代表大会
- 2024-12-01我校参加2024年秋季“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工作交流会
- 2024-11-30我校学子在黑龙江省首届新文科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 2024-11-29我校举行“我的大学·我的梦”校园歌唱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