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关于印发《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供稿:发展规划处 日期:2022/10/21 浏览:
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2年5月
目 录
前言........................................................... 3
正文........................................................... 4
一、锚定“1146”总目标,开启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新征程..... 4
1.“十三五”建设成果....................................... 4
2.“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7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远景目标......... 8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9
4.“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9
5.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 10
6.“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10
三、“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3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质量立校工程,深化教学改革...................................................... 14
8.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架构,完善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制度体系............................................ 15
9.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6
10.完善全方位全过程校政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17
11.全面夯实支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 18
12.构建适应新发展需要的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9
13.推动科研建设改革,提升学术创新与服务能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0
14.推动就业创业改革,铸造知名教育品牌..................... 21
15.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合作交流......................... 22
16.强化学生工作内涵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育人质量 ............ 23
17.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4
18.高质量推进文明绿色校园建设............................. 26
19.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提升师生员工幸福指数................. 27
四、“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 28
20.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28
21.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29
22.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30
23.强化制度执行报告、监督和责任追究....................... 30
前言........................................................... 3
正文........................................................... 4
一、锚定“1146”总目标,开启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新征程..... 4
1.“十三五”建设成果....................................... 4
2.“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7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远景目标......... 8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9
4.“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9
5.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 10
6.“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10
三、“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3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质量立校工程,深化教学改革...................................................... 14
8.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架构,完善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制度体系............................................ 15
9.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6
10.完善全方位全过程校政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 17
11.全面夯实支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 18
12.构建适应新发展需要的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9
13.推动科研建设改革,提升学术创新与服务能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0
14.推动就业创业改革,铸造知名教育品牌..................... 21
15.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合作交流......................... 22
16.强化学生工作内涵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育人质量 ............ 23
17.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4
18.高质量推进文明绿色校园建设............................. 26
19.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提升师生员工幸福指数................. 27
四、“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 28
20.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28
21.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29
22.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30
23.强化制度执行报告、监督和责任追究....................... 30
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前 言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五年,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承上启下的特殊五年,也是学校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跻身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攻坚五年。这五年,学校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部署,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强化理论指引,抢抓时代机遇,应对困难挑战,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法治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提升管理效能,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夯实基础、努力奋斗。
本《规划》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锚定“1146”总目标,开启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新征程。第二部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三部分:“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第四部分:“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
一、锚定“1146”总目标,开启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新征程
1.“十三五”建设成果。“十三五”期间,学校紧紧围绕“1146”发展思路,以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提高内涵式发展质量为核心,以实施干部队伍、特色学科、重点项目工程和文化校园内涵建设等“六大重点”为任务,以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四大工程”为重点,转型发展动力更足,内涵发展势头强劲,各项事业开创了新局面,实现了上划省属省管目标,省委为学校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市委在各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基础更加坚实,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一是质量立校工程取得新成效。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了“1333”多元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本科教育向“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推进企业“工作过程”课程化和多样化学习评价考核方式;修订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出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办学基础条件极大改善。2万平方米职业技能实训基地、6000平方米标准化食堂、浴池投入使用。已完成智慧图书馆项目一期和二期的设备购置工作。立项推进工程训练中心等7个实验室建设项目。建成了生物质、精细化工、石墨等离子体提纯等5个实训室。投入2600余万元高质量完成了东主楼、学生公寓外墙保温、俱乐部改造等后勤整改项目27项。引资370余万元完成了东校区1280余米供热管网改造;新学生公寓已进入施工前准备阶段,办学条件更加完善。二是人才强校工程迈出新步伐。开展了系列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专题教育教学培训和专项学习培训,应用型本科教育思想进一步巩固。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职工6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41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名师、教学新秀、市级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0人。引进了各类人才166名,其中思政课教师12人、专职辅导员36名,在全省高校率先达到师生配比要求。智库作用更加突出。12人入选鸡西市领军人才梯队,与石墨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137人。2269名毕业生中,留在省内就业创业的947人,留在龙江东部的462人,落地人才比例逐年攀升。选派1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10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智力帮扶。建立了“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培训基地”,承担市内各类考试、培训等10余场次。三是特色兴校工程实现新进展。学科建设全力推进。投入600万元启动了第一批9个重点学科立项建设工作,遴选了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共14人。共建了省级等离子体生物质材料研发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填补了省内生物质石墨研发方向实验室建设空白,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主动融入龙江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举办了“服务龙江煤企转型发展”各类学术论坛,成立了黑龙江省东部深部开采新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了采矿工程学科研究团队,共建了省科学院鸡西石墨分院、中韩石墨烯研究院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筹建了“四煤城校政企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体”,支持区域振兴发展更加有力。创新创业亮点纷呈。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开展了成功素质训练项目,在全省高校首开先河并在全国高校得到推广,品牌更加响亮。大学生创业园投入使用,建立了大创项目储备池,获省级批复立项大创项目64项,学生“双创”成果累计获奖200余项,获评全省首批“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双创”成果更加凸显。四是文化铸校工程呈现新气象。文化创新异彩纷呈。兴凯湖历史文化资源研究获批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编著出版了《鸡西历史文化概览》,《新中国鸡西工业史》弥补了区域党史文化研究空白。巩固了平安法治校园建设,学校被授予市级消防志愿者服务工作站成员单位。助推了地域文化建设,设立了中国肃慎文化研究中心、边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北大荒版画研究院,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多领域荣获国家和省、市一等奖,研究成果被国家和部分高校图书馆永久收藏。推行了“走动式”后勤管理服务,强化了文体活动、健康体检、疗休养、节日慰问、福利发放等举措,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五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落实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了校园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氛围得到营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打造了“六化三型两强”党支部建设品牌,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书记100%配备。运行了“互联网+党建”和“黑工院E启党建平台”,建立了“网上支部”,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责清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有力构建。推动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立了全方位、全员、全天候“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用“中国梦”统领“黑工梦”。修订出台了10余项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夯实了课堂教学主阵地,抢占了网络教育阵地,严控了思想宣传阵地,意识形态领域管控力度和话语权显著增强。
2.“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挑战。一是机遇难得。在外部环境上,具备良好发展窗口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五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同时,东北新一轮振兴和鸡西等四煤城转型发展也将进入攻坚期和收尾期,经济和社会将呈现全新的发展状态,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建设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目标提供了难得机遇,为优化专业布局、推进特色应用型专业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在内部潜能上,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学校教育制度优势明显,人才资源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多方社会资源可望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了大批“基础扎实、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体系完善,为师生开展科学探索和教学活动提供了综合性学科框架,为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挑战犹存。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依然处于发展的艰难时期,内部压力和外部挑战并存,有些问题和不足成为阻碍未来发展的瓶颈。如,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培养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专业发展不均衡,专业特色有待进一步凝练,优质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科研成果缺乏,省部级项目较少,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为匮乏。依法治校体系不健全,法治思维需要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远景目标。学校实现特色鲜明的一流现代化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即到2035年实现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现代化应用技术大学。展望2035年,学校办学实力要大幅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省内同类院校一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国家战略和龙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推鸡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服务煤城转型发展能力省内同类院校一流;增强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和影响力省内同类院校一流;创建文化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结出新硕果,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服务师生和干部职工能力水平得到新提升,实现师生员工对大学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省内同类院校一流。为进一步实现2035年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远景目标,学校将在学生人数、学校场地及设备设施等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致力实现在校学生人数累计达到15000人。努力做好学校建筑场所扩建和设备设施完善,预计投入9亿资金,新建教学楼、文体活动中心等学生学习、生活及活动场所,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充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方向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特色化原则四个主要原则。依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坚定不移践行“1146”发展思路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要任务,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行实施意见》精神,以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核心竞争力,以选聘配备数量充足和质量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基本要求,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主攻方向,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关键,以实现思政课教学体系重塑为重点,以特色为方向,以学科专业为抓手,以文化为灵魂,以品牌为牵引,以依法治校、制度建设、管理创新、经费投入为保障,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推进“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服务龙江东部、四煤城和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而奋斗。
5.实施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坚定打特色牌、走特色路,紧密结合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师资队伍状况,将特色办学理念植根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全力培育特色学科(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创立特色育人模式;大胆创新,勇于超越,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实现后来居上;树立品牌意识,擦亮就业创业、精细化管理和文化校园老品牌,创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教融合新品牌,通过品牌创建带动全面创一流。力争到2025年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办学指标实现新突破;到2035年建成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开展研究生教育;到2050年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现代化应用技术大学。
6.“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按照省教育厅《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方案》,对标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投入,深化办学机制、管理体系改革,完成学科专业布局和各专业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到2025年,学校主要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指标实现新突破。
——应用型高质量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树立“能就业、敢创业、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按照“深化开放合作、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应用能力、持续改进质量”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开放多元人才培养理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左右,专业对口就业率达60%以上,本区域及本省就业比例不低于50%,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超过1.5%。
——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构建“以工科为主体,以经济管理、人文艺术为两翼”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围绕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龙江丝路带”建设和鸡西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石墨之都”全国名片契机,加大学科专业群建设力度,打造学校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品牌。形成以特色专业、优势专业为骨干,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使学科专业建设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到2025年本科专业稳定在30个左右,建成3~4个聚焦煤炭、石墨、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集群,3~5个本科专业完成专业认证,打造3~5个省内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学科。每个学院至少建设1个特色骨干专业。
——开放多元的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标准,重塑教学观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整合相关专业课,专注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继续推进公共基础课改革,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100门校级在线优质课程建设,力争3~5门课程进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或一流课程建设项目。
——“双师双能”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外引内培、刚柔并济”建设思路,紧紧抓住“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着力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十四五”末期,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数量达到500人左右,生师比不超过20:1;双师双能型教师占50%以上,硕士学位教师占90%以上,博士学位教师超过10%,来自企业高技术兼职教师超过25%。努力建设一支实践创新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富有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
——创新型科学研究和服务取得新突破。以创新为动力,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助推学校科研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提升。围绕中国制造2025、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龙江丝路带”建设和鸡西市突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叫响中国石墨之都和生态旅游“两张名片”、全力发展“六大产业”建设需求,培育一批高级别项目,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团队,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和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一体化建设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探索教研室、实验室、科研所、校企共建学院“四合一”运行模式。鼓励教师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技术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应用研究,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在重大问题和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出产业一线急需的高水平成果。加快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壮大文科整体实力。提升艺术学学科水平,服务文化鸡西建设。到2025年,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年增长10%以上、专利版权数量年增长10%以上、科研成果转化年增长10%以上、科技文化服务人次年增长10%以上,立项资助校级教研教改课题不少于50项,力争省级重点教研项目和教学成果评奖取得突破。
——文明绿色校园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凝练大学精神,梳理学校办学中形成的精神脉络,构建校园主流价值观,让校园精神要件成为师生崇尚向导。建设工业文化主题公园、特色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走廊,要拓展文化校园建设成果。高标准按《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使教育的个性化、终身化成为可能,为师生创业创新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高起点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制工作的意见》推进法治学校建设,实现学校内控制度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校园基础建设,改善办学基本条件,九公寓立项并逐步实施、启动工程训练中心、北校区建设项目有序开展。完成校园整体建设规划,开展绿色和谐校园建设。
三、“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紧紧围绕“1146”总目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中心任务,在学校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同时,优先发展“四个战略优先项”(即: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作出新示范、服务支撑引领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优化育人环境作出新样板、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水平作出新探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迈新的台阶,为建成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夯实基础、努力奋斗。
全校上下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以五大理念作为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引领全校未来发展。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激发教育活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结构性矛盾优化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整体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思维,推进教育教学均衡、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积极开启对外开放步伐,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幸福、平安、文明、和谐新校园,让广大师生员工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质量立校工程,深化教学改革。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中的课程思政改革,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把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上来,用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加快推进专题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深化多元人才培养理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多元性、个性化、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鼓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开发研究性、创新性课程,专项支持校企共建应用性课程。建立慕课等学习平台,逐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专业能力测评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学业考核体系。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各专业开放性选修课学分达到总学分20%以上,实践学时占总学时占比达到30%以上。确保思政课2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督导、检查和学生评教制度,随机听课和抽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建立更加开放的学分置换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志愿服务、慕课学习等获取学分。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以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增强学风建设实效性。
8.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架构,完善与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密切跟踪我省及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积极开办服务我省“六个强省”和鸡西市“十百千”行动计划紧密相关的现代产业体系下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在现有20个专业基础上新增10~15个本科专业,年增加本科专业数量1~3个,应用型专业80%以上。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引领,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把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示范专业(或集群),注重发挥专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完善专业评估机制,做好现有本科专业的存量升级和增量优化,促进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全力打造“金课”,出台导向性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健全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突出应用性和有效性,不断塑造品牌课程,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成优势学科。
坚持“制度引领、制度规范、制度保障、制度约束”的法治思维,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融入并贯穿到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修订或制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专业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办法、专业认证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遴选及管理办法、专业建设项目奖励办法、产业学院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建立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一体化设计和规划目标举措的协同审议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的编制及审核流程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9.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改革与发展,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按照学校事业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科学规划教师数量和结构,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大学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严格按照1:350师生比要求配足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加强后备人才储备,充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用人需求。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岗位,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任职标准,聘请3~5名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善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力度,拓宽引进渠道,扩大教师规模,增加专任教师数量。深化职称评定和绩效津贴改革,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加大教学工作精力投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大思政工作队伍培养力度、培养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思政工作和队伍建设水平;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为学生讲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聘请符合条件的学校中层领导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与合作企业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基地,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引进30名左右专业带头人、100名左右“双师双能型”教师,打造近20个特色专业、教学、科研和课程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占比50%以上、校外实习经历和企业挂职经历教师占比80%以上、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0%以上、博士学位教师占比10%以上。
10.完善全方位全过程校政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抓住鸡西市统筹推进科研人才、技能人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立足龙江地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使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科学研究的殿堂、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大力培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层一线急需各类人才契机,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培养转型升级技术人才。积极探索与社会用人单位部门合作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联合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制课程大纲、共同研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管理。积极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推进企业工作过程课程化建设。积极完善学生入企实训实习制度和学分置换政策。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探索联合区域内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小微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对接网络平台,征集、发布企业和学生实习需求信息,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服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推动优秀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积极拓展校校合作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完善以课程为核心的优秀本科生校际游学、国外游学制度。积极开展与国(境)外企业、高校合作,建设共同体联合培养人才。借助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平台,积极推进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特色人才培养。
11.全面夯实支撑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实验室建设,科学规划、优化整合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增加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和开放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保障实验教学;优化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布局,建成功能集约、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校内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新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满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等理论教学及实训操作。力争建成立足龙江东部服务全省的大学生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做好专业实验室建设论证,用好预算资金,争取专项资金,科学有序推进新实验室建设和旧实验室升级改造,确保校内各类实训场所对专业需要的支持度到达60%以上。提高应用性科研项目研究能力和水平,不断深化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激发地方、企业与学校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积极性,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丰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内涵,积极实施“引企入校”计划,通过共建“二级学院”模式,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校企共建二级学院项目的专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个专业至少建设5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强化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和实验室开放制度,实验室年平均使用率相比十三五提升不少于10个百分点。
12.构建适应新发展需要的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以高质量就业创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应用型专业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强化专业与产业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成效、“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与质量、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的考察;完善专业设置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学与课业考核标准、实习实训评价标准,严格执行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课堂教学过程实时动态监控制度。聘请符合条件的学校中层领导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善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分工负责,实施目标管理,强化监督评价,形成各部门全过程综合保障教学质量的体制和机制,发挥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主体作用,定期开展教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等专项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和时限;提高教学质量管理、监控、评估信息化水平,完善、升级现有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估系统(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发挥平台功能;健全教学质量责任制度,建立反馈闭环系统和专题研究协同整改机制,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二级教学督导队伍,实施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机构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联动。加强教学质量改进机制建设,实施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新办专业办学质量检查制度、课程建设评估制度,积极引入用人单位、企业、社会机构,共同参与构建校本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全员质量责任意识,将教学质量问题整改落实效果作为各学院教学管理评价关键指标,实行问责制;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
13.推动科研建设改革,提升学术创新与服务能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加强科研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先导地位,推进科研与教学有机渗透,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工作协调发展,构建科技服务地方新模式。加强科研对学科建设促进作用,以创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应用学科建设和应用技术研究,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和培育特色学科、校级特色学科(院级重点建设学科)、院级预备特色学科(院级一般建设学科)三类特色学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技术转移学科群,逐步打造3~5个省内特色明显、具有一定影响、立足制造业、材料业与边疆文化研究相结合的学科。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拓展学校科研的省内、国内空间,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实施“校地合作项目平台建设工程”,围绕石墨新材料、煤炭及新型能源化工等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力量,加强产学研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发挥学校科研平台作用,助推鸡西建成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新高地,推进石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积极开展应用研究,逐步形成一批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智囊群体,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锻造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省级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生物质破碎、工业与农业领域自动控制、热风炉安全装备等技术难题攻关,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推行校内科研立项备案制,制定并实施项目成果验收标准,对符合地方建立资助标准的给予配套资金,获得省市和国家奖励的予以重奖。
14.推动就业创业改革,铸造知名教育品牌。进一步分析“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内外部形势,进一步完善学校促进学生就业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任务,让实现学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具有更加完备的规划和措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力度,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夯实就业个体咨询工作坊和创业挫折援助工作坊工作,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培训平台、对接平台“四平台”,争创大学生就业示范性高校。建强用好就业创业导师人才库,举办师资提高班,加强教师大创项目研究能力建设,运用互动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化核心课程,建成一门优质《创业基础》慕课,为申报《创业基础》本科专业做好课程和师资储备。充分利用“互联网+”双创大赛省赛迭代升级契机,鼓励师生以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营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做好创业孵化工作,建好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促进科技型创业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培植就业创业典型,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完善学校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显著增强学校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办学活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整体水平。
15.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扎实推进现有合作项目。筹备好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等校际合作项目,支持教师赴海外学习,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做好海外交流项目经验总结和宣传,稳定国际学生数量。拓展对外合作项目。主动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组织公派、自费和志愿者等不同层次留学形式,力争实现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学生数稳定增长。加大与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合作院校合作办学力度,建立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机制。开展学术协作平台建设,推动申报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建设留学硕士项目,提高毕业生硕士留学率。建立中外国际教研室,联合推进国际化特色教学工作。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加大中青年教师、管理人员出国(境)访学进修、项目洽谈等派出力度,每年选派不少于20人。扩大语言类外籍教师规模,拟聘请长期任教的外籍教师6~8人,参与教学或科研活动5次以上。优化指导与服务。探索留学海外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引导二级学院将学生海外交流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线上线下联系,做好行前教育、境外监控等过程管理。完善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及下属机构对外签署合同的审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涉法事务管理。
16.强化学生工作内涵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育人质量。强化“育人为本、创新思路、项目推进、凝练特色”学生工作理念,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思政教育为核心,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完善学生工作长效机制。持续推进“11345”工作模式创建,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有效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着力提高学工队伍工作水平,通过“学习+考察+展示+竞赛+考核”五步法推进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队伍建设。建设过硬的辅导员工作队伍,全面实施辅导员“双线”晋升发展路径,培育建设2~3个项目团队和3~5个辅导员工作室,通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案例评选等载体深入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学生社区综合改革,推进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五室”建设,探索“教授进学生社区”建设。实现学生思政引领工作上台阶,通过“系列主题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志愿服务养成、社会实践体验”等载体画出育人同心圆,确保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打造“地区红色文化浸润”“星火志愿行”“青马工程”“寒暑期社会实践精品项目”等6~8个思政领航品牌。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社团活动质量,重点培育10~20个精品社团。持续推进学风建设,从制度规范、载体建设、平台打造、典型选树、大赛推进、风纪整肃六个维度全面助推“见贤思齐、厚积薄发”的优良学风养成,年度开展精品建设成果展示2~4次。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重点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探索参与式、实践式教育,加强与法律实务部门协同,提升法治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综合开展“五·四”校园艺术节、“一二·九”社团文化节、社区文化节、“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校园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特色、人人能参与、处处有亮点”。推进“阳光招生”工程,提升生源质量。开展家校合作工程,建立定期联系家长机制;开展“项目化研究”工程,实施学生工作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加大项目资助扶助力度。切实提升心理服务育人质量,建成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夯实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二级心理辅导工作站;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或相应专业队伍管理,落实好职务(职称)评聘工作;探索建设心理在线课、校级精品课或教学展示课,进一步打造心理工作品牌和特色。着力提升精准资助服务、深化学籍管理服务、提升国防教育服务。
17.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教育法》,构建完善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健全依《章程》办学的法治工作体系,对学校章程制定实施、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校内民主管理、学术治理等重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促进教育教学法治化、规范化;建立健全适应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建设需要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对学术权力的管理,保障学术权力运行规范,扩大二级学院的教育教学权、科研管理权、人事分配权、财务资产权等,落实以师生为中心思想,加强依法治校宣传与教育,确保师生民主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维护学校和谐和稳定。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内控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无形资产保护、校园安全、资产经营与处置、后勤管理与服务、基建工程、教学科研、人事管理等方面涉法事务管理,梳理法律风险清单,明确处置办法;建立第三方调解制度和校方责任险、学校安全综合险、意外事故伤害险等保险制度,健全师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预防、处置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妥善应对涉及学校的诉讼、复议、仲裁等,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善学校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四项制度,加强学校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大额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强化年度预算执行,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和省属本科高校化债支持。压缩“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坚持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向重大改革措施倾斜。完成《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教职员工身份认证,加强采购需求管理、预算管理、验收管理、使用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项目审批规范,推进资产管理数字化、规范化、项目化、档案化、公开化;做好新图书馆、大学生创业园等在建工程转固工作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加快办理产权证书和土地手续,为国有资产上划做好前期准备。
18.高质量推进文明绿色校园建设。擦亮文化校园特色品牌,加大文明校园建设力度,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加大校政企合作力度,深入挖掘肃慎文化、百年矿山文化、抗联文化、东安根据地文化、北大荒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开发金属箔画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产品,加快建设东北文化博物馆和矿山文化主题公园,筹建校史馆。加强文化景观、文化走廊、文化教室、寝室、办公室的标识建设力度,出台校园文化标识使用手册,规范各类文化标识使用。高标准按《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统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业务和校园环境进行数字化建设,支撑各业务开展智能化应用,实现基础平台与各应用系统有效对接,持续做好网络安全和应急保障工作,提高数字校园建设效率和建设水平。提升后勤服务综合保障能力。强化勤俭节约作风,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厉行勤俭节约有关规定,强化勤俭节约办学教育,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健全勤俭节约规章制度,制定监管措施,实行精细化管理。改善学生教学环境、学生居住环境和校园环境,统筹项目争取和规划,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后勤改造维修工程。推进学生新公寓建设项目,把新建学生公寓打造为首件人文绿色校园示范性工程。有序开展北校区建设项目,打造“采煤沉陷修复治理示范区”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区”;启动工程训练中心二期建设项目;推进新图书馆周边环境及东校区生活区道路环境改造项目;完成校园测绘和总体规划设计项目。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为学校松绑减负、简除繁苛,尊重保障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撤销面向学校实施形式主义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清理面向学校的各类评估评价评比表彰和创建活动,实施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实施;改进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方式,减少对学校办学的干扰,切实树立服务意识,为学校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环境。
19.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提升师生员工幸福指数。强化校园安全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两台账、一图、一栏、一卡”工作;充分发挥“五级安全防控队伍”效能,加强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好施工安全、交通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宣传、应急演练活动,整治校园及周边安全问题,打造平安校园。落实《九州平台(广州)股份有限公司教代会提案工作办法》,按时召开教代会。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一网、一门、一次的要求。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管理人员办公技能竞赛、优质服务窗口评选等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活动,优化教职工健康体检项目和方案,落实好教职工寒暑假疗休养政策。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对教师和学生的处理处分严格履行程序,并在决定作出前进行合法性审查;建立健全校内权益救济制度,完善教师、学生申诉的规则与程序,对涉及师生重大利益的处理、处分或申诉采取听证方式,确保作出处分或申诉决定程序的公平公正;建立校内救济与行政救济、司法救济有效衔接机制,保障教师、学生救济渠道的畅通;探索设立师生法律服务或援助机构,为师生依法维护权益提供咨询和服务。
四、“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
20.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按照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提高引领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推进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法治工作机构负责人参与学校决策会议并发表法律意见机制。精心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根据省委部署要求,做好党代会筹备工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制度执行有效监督机制。强化党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稳定能力,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锁定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方向,形成助力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发展环境。加强校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自觉把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发展、煤城转型发展和学校长期发展大局上来,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知识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中层领导干部专业化素养和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党政交叉任职力度,完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调整充实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任务指标,调动各级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六化三型两强”党支部建设,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推动不同类型党支部同步提档升级。打造标准高、载体丰、影响大的“示范+”“特色+”党支部。落实党建经费保障,党建活动经费列入学校(二级学院)年度经费预算,落实党支部书记津贴标准。改善党支部硬件设施,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党员、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建立“党校课程专题库”,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强化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引导,完善党组织培养体系,注重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实行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搭建“E起党建”服务管理平台,建立线上党组织开展活动、落实制度,实现各类党建基础工作量化操作、需求线上对接、党员线上管理、资源线上共享。
21.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省纪委全会精神和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定期工作会商机制,不断加强专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拓宽教育培养渠道。探索开展对二级党组织和党政职能部门巡察,抓紧抓实巡视巡察整改工作。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谈话写实和党风廉政谈话“两谈话”工作。完善中层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建设,加强分析研判,筑牢选人用人“防火墙”。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加大正风肃纪力度,严厉惩治“微不廉洁”。紧盯重要节点、薄弱环节,严查享乐、奢靡之风,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持续加强廉政教育,注重家风建设,纵深推进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三个以案”警示教育。
22.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抓好《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贯彻落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负面清单,严格管控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立信息员制度,定期开展自检自查,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抓好《高校宗教工作实务手册》学习贯彻,强化党的民族和宗教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做好舆情管控,提升信息化水平,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抵制反对错误观点,加强校内讲坛、论坛、讲座等阵地管理,严格前期审核和过程监管,加强校内广播站、电子宣传屏、橱窗、条幅等舆论阵地管理,加强对宣传标语内容审核把关。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微信公众号、极光号建设力度,加大宣传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深入挖掘学校工作的热点亮点、师生中的先进事例、工作成果等,提高高端媒体采用率,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3.强化制度执行报告、监督和责任追究。构建系统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推进学校章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在学校网站显著位置公布章程,将章程纳入教职工入职、学生入学培训内容。定期召开工作督查通报会,对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加大考核力度,把制度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增强制度执行刚性约束,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严格问题追究,发现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努力实现干部清正、学校清廉、政治清明,为实现学校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未来五年,学校将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凝全校力量,用百倍干劲,努力实施《纲要》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向着省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而顽强拼搏、冲刺迈进。
相关文章
- 2024-12-04我校人文与师范学院举办第五届“传媒周”系列活动
- 2024-12-02我校召开第五次学生代表大会
- 2024-12-01我校参加2024年秋季“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工作交流会
- 2024-11-30我校学子在黑龙江省首届新文科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 2024-11-29我校举行“我的大学·我的梦”校园歌唱大赛